摘要:推动秸秆“全量、全域、全程”科学化、高效化、高值化利用是农作物秸秆利用治理的核心,以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然而,实践中因大国小农的国情特征导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不仅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出现超量“还田”的技术困境。本文在阐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实背景、基本概念与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构建“现实困境—主体激励—预期目标”的分析框架,并结合江苏省如皋市治理改革的试验案例,探讨分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发现,第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秸秆“还田”质量不高、秸秆“离田”难、主体收储难和多元高值化利用途径少等根本性问题,特别是“收储环节”的市场失灵往往导致多元化利用不充分。第二,本文结合江苏省如皋市改革经验发现,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需要围绕秸秆“还田—离田—收储—利用”四个紧密衔接的环节,这一过程包含两个并列衔接的逻辑,即“还田”环节改善了秸秆“肥料化”方式,“离田”环节则拓展了秸秆“多样化”途径,从而实现“一主多元、并重发展”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格局。本文对于更好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以实现环境效益... 更多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高质量发展;秸秆还田;秸秆离田;综合利用;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异质性视角下农业重大病虫害协同防治的同群效应及干预机制研究”(编号:7207306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风险和跨期决策视角下环境友好型地膜使用技术的农户采用决策及政策优化研究——基于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编号:72103096);
DOI:10.13246/j.cnki.iae.2025.06.002
专辑:经济与管理科学;农业科技
专题:农业基础科学;农业经济
分类号:F32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