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数据中心  三农文献库

碳汇交易的激励偏差与调整策略——基于对效率导向与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反思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罗必良1钟文晶1洪燕真2 时间:2025-05-06 访问次数:10

  1.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实现碳中和已从基本共识上升到全球行动。本文从土地管理的标准化和林业管理的科学化等代表性事件入手,探讨经济学效率目标与工业革命开创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可能带来的挑战与影响。本文在梳理生态产品概念、类型和定价机制的基础上,剖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逻辑及其现实路径,揭示传统经济学的效率导向及其标准化管理模式可能会造成市场价值对非市场价值的排挤。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林业碳汇交易为例,分析市场交易隐含的激励偏差:激励大规模植树造林,而不注重天然林和成熟森林碳汇潜力的有效发挥;激励营造人工针叶纯林,导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显著削弱。由此,本文从完善林业碳汇的量化体系、强化林业管理的本地知识、重视生态发展的长期目标、构建林农参与的享益机制、关注林业碳汇背后的政治经济学等方面提出调整策略,以期实现林业碳汇市场规则的改进与匹配,避免生态不平等所导致的国民福利损失。

关键词: 碳汇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机制;激励偏差;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基于需求和供给视角的实证”(编号:72473021);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特别委托项目“农民共同富裕的生态逻辑及其实现路径”(编号:GD22TWCXGC08);

DOI10.20074/j.cnki.11-3586/f.2025.03.002

专辑: 工程科技Ⅰ辑;农业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林业;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农业经济;金融;证券;投资

分类号: F326.2;F832.5;X196

《中国农村观察》20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