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数据中心  三农文献库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干预的理论逻辑、责任边界和价值伦理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熊景维 时间:2024-09-09 访问次数:10

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农村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是一个产业人口非农转移的经济过程,又是一个庞大社会群体的流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创造一个相对公正、机会均等的社会竞争环境,为经由进城务工而实现个体前途转圜的农民工增强阶层跃升的资源禀赋提供包容和非歧视性的制度支持尤为重要。市民化的巨大社会效益和公共事务属性,基于劳动价值分配原则对该群体进行价值补偿的公平要求,以及市场在调节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失灵,是政府干预城镇化进程、承担市民化治理责任的主要逻辑因由。政府公共干预的责任边界在于提供良好的城镇化政策架构,以及为农民工提供均等的城市公共服务待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干预的价值选择,应遵循人民城市的建设理念,开启融汇而非同化的市民化群体融合导向,确立城乡共融的包容性市民化价值方位,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涵养精神气质和文化风格。

关键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干预;责任边界;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及其分担机制研究”(21BSH035); 华中农业大学自主创新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县域市民化问题研究”(2662024WFPY002)的阶段性成果;

DOI10.13734/j.cnki.1000-5315.2024.0417

专辑:社会科学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人口学与计划生育;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

分类号:C924.2;F323;F299.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时间: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