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乡城流动人口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实证检验稻作文化对农民工同乡聚居的影响。研究发现,稻作文化会显著提高农民工进城后同乡聚居的概率。调节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影响会因农民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和未在城市享受社会保障而增强,即会因农民工所面临的风险增加而增强。机制分析表明,稻作文化使农民工更重视强关系网络,从而造成其进城后倾向于同乡聚居。具体而言,稻作文化会使农民工进城后的社会互动对象多为强关系网络中的成员,进而造成其进城后更倾向于选择同乡聚居。基于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促进农民工社会网络的重构以降低其对强关系网络的依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强化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以提高农民工应对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农民工;同乡聚居;“稻米理论”;稻作文化;社会网络;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基本内涵和重点任务研究”(编号:23ZDA047)的阶段性成果;
DOI:10.20077/j.cnki.11-1262/f.2024.08.006
专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农业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