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数据中心  三农文献库

农村土地调整与分配细碎化——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作者: 陈品1钟甫宁2 时间:2024-07-02 访问次数:10

1.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在家庭联产承包制背景下,中国农村土地分配通常基于公平原则将集体土地按远近、肥瘦进行分类均分;形成小规模、细碎化的土地分配局面,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率。在农村人口和户数长期增长的背景下,一些村庄仍在自发实施的土地行政性调整会延续原来的分配规则并使承包地块进一步变小,还是会受到不断增强的规模经济的诱导、形成新的分配规则来消减细碎化?本文研究发现,土地承包关系调整会兼顾规模效率,初始土地分配越细碎、非农就业和机械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土地调整越倾向于削减细碎化。另外,当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利于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类项目的实施降低了土地质量异质性时,土地调整也会更倾向于削减细碎化。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适时以二轮承包到期为契机,积极响应农户期盼,推动地块层面的规模化分配与经营。

关键词:土地调整;土地细碎化;规模经济;农业综合开发;非农劳动力转移;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期视角下农户耕地连作化经济驱动机制与轮作激励政策研究”(编号:722030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研究”(编号:21&ZD 1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三大平原‘资源—要素—政策’相协调的粮食和生态‘双安全’研究”(编号:20&ZD094)

DOI10.13246/j.cnki.jae.20240605.001

专辑: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题:农业经济

分类号:F321.1

《农业技术经济》(录用定稿)网络首发时间:2024-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