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科学研究  《三农研究》

 

 
学术交流与合作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Sally Sargeson研究员讲座顺利举行
4月8日下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亚太研究学院研究员、CARD客座教授Sally Sargeson博士在CARD中心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QUALITATIVE FIELD RESEARCH METHODS: AN INTRODUCTION”(定性实地研究方法:导论)的精彩报告,并对广大师生在实际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来自管理学院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30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此次报告主要围绕以下4个方面展开:首先,Sally研究员简述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并指出定性研究的目的是分享参与者的生活经历与世界观;其次,她对观察、访谈、调研现场记录等几种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强调积极的倾听、主动的交流在田野调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Sally研究员也指出了定性研究方法存在的缺陷,如调查者的偏见、时间和人力的耗费、伦理的挑战以及缺乏严谨性等等;最后,她提出了解决这些缺陷的方法:如进行调研现场记录,做现场记录表,写调研日记等。
随后,Sally研究员对在座师生的提问进行了回答,帮助大家解决在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大家真正能够将定性研究方法与自己的调研实践、自己的研究课题结合起来。
 
 
 
英国伦敦大学David Hughes教授讲座顺利举行
4月22日下午,在金少胜老师的主持下,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教授,同时担任国际上多个大型食品企业及合作社顾问或理事的David Hughes博士在CARD中心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Global Food Industry Developments: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Agriculture and Food的学术报告。
此次报告主要可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全球食品产业的发展,包括零售企业发展、全球食品消耗量及产量结构等,尤其强调了中国在全球食品产业发展中所处的供给和需求地位,指出中国的人口及其结构变动、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等都是影响全球食品产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二是食品安全及其涉及到的食品质量和可追溯等一系列问题,重点描述了中国在食品安全中所面临的现状和挑战。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提问,David Hughes教授耐心地一一解答,其生动幽默的精彩报告,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齐齐哈尔市党政代表团访问CARD
4月30日上午齐齐哈尔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虹带领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县委书记褚世民、富裕县县长王树生、市科协主席韩枫以及相关部门领导一行13人来我研究院访问。齐齐哈尔市是国内重要的产粮大市,近年来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少好的成绩,但目前也面临不少问题,这次慕名来访主要就是希望通过和CARD开展多方面的紧密合作,为齐齐哈尔市现代农业发展出谋划策。CARD黄祖辉院长、顾益康教授和郭红东教授热情接待了访问团,双方就今后的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CARD钱文荣教授、金少胜副教授访问美国普渡大学
5月2日,CARD副院长钱文荣教授、金少胜副教授访问了美国普渡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访问期间,分别与普渡大学农业经济系主任Ken Foster教授、副主任Gerald Shively教授以及Holly Wang教授、Michael Gunderson副教授、Michael S. Delgado助理教授以及研究生等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交流。通过访问,双方在师资交流、学生互换、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等方面达成了一些初步共识和合作意向,准备进一步深入探讨合作模式和途径,争取建设成为战略性合作伙伴。
 
 
 
 
 
 
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代表团来CARD学习交流
2013年3月14-18日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代表团一行16人来到CARD进行交流活动。这次来访问的代表团成员有Iowa State University的教授和学生,同时还有来自Iowa State农场主。这次美国代表团主要来考察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创业的情况。在农经系副主任郭红东教授的安排下,美国代表团一行通过课堂听讲和实地考察,对中国农业、农村,尤其是对中国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创业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浙大CARD与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5月21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和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深化合作座谈会。CARD院长黄祖辉、蒲江县县委书记刘兵代表双方签约。
签约仪式前,蒲江县委副书记,县政府代县长刘刚首先介绍了蒲江县的发展模式和过去几年的主要成就,并为建立全面稳定的县院长期合作关系表达忠心的祝愿。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教授就蒲江县域品牌战略规划提出了一些设想。随后,浙江省政府咨询委三农部部长、浙江省农办原副主任、CARD顾益康教授就蒲江深化城乡一体,绿色发展战略展开了讨论,并提出“兴农强县,绿色发展”的口号,阐述蒲江县未来“新兴生态化、新兴农业化和新兴城市化”新三化的愿景,实现“城乡融合,产村融合,产城融合,农工贸融合”,并提出“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引领四化同步发展”的新战略,以期打造新的蒲江经验和发展模式。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就蒲江浙大战略合作最后致辞,黄教授回顾了CARD与蒲江合作的历史并展望了未来合作的期望,提出把蒲江打造成西部生态引领的典范和中国之梦建设地的愿景和决心。随后,黄祖辉院长为设立“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蒲江创新发展研究基地”授牌,蒲江县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展战略设计合同》、《县域品牌战略规划合同》。
5月21日下午,有关深入浙江大学与蒲江县全方位战略合作的下一步计划工作和合作方案的座谈会在蒲江县政府会议中心开展。会议由蒲江县政府副县长王旭贵主持,县委书记刘兵、县委常委和组织部部长骆良云等就蒲江县当前存在的困难和瓶颈,当前已取得的成就和未来规划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做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双方围绕党的“十八大”主要精神,就“蒲江县作为西部传统农业县如何在新的背景下实现科学跨越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核心和主线”、“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设想展开了全方位的探讨,对蒲江县未来顶层发展战略设计、县域发展与品牌设计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了建设性思路和建议。蒲江县委书记对此次座谈会与会专家的献策献计表示了充分的赞赏和肯定,并对未来长期合作表达了充分的信心。
随后,卡特同行人员将在黄祖辉教授的带领下,对蒲江县12个乡镇的产业发展、品牌建设展开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收集一手素材,从而为下一步蒲江发展道路的战略规划设计的具体实施奠定坚定的基础。
 
 
 
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校长率团赴浙大CARD协商
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事宜
日前,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华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华师大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石挺研究员、华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邓大才教授等一行再次来到浙大CARD协商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事宜。
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暨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副院长徐丽安教授、副院长钱文荣教授以及浙江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接待了杨宗凯校长一行,宾主双方围绕合作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事宜进行了会晤。
杨宗凯校长和罗卫东副校长对于两校在农村研究领域进行协同创新予以了充分肯定,并承诺将从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为双方的合作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在会谈中,双方初步进一步确定了协同内容、工作机制以及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协同、协商取得了圆满成功。
 
 
 
CARD和华师大组团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近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丽安和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石挺研究员、邓大才教授等组团来到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参观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保生教授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接待了考察团,并详细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在申报协同创新中心过程中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经验,并就农村研究领域开展协同创新达成了合作意向。之后,考察团实地参观了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办公大楼及其他软硬件设施。 
据悉,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由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三所高校合作成立,是目前首批14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之一,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仅有的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浙大CARD与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3年5月16日,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城研中心”)八大“城市问题”研究平台与浙江大学相关学科,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在签约仪式上,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CARD)就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土地问题两个研究平台,与城研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兼职教授王国平,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浙江大学副校长、教授罗卫东,浙江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庞学铨等出席签约仪式。浙大CARD院长黄祖辉、副院长钱文荣参加了签约仪式。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是杭州市设立专门从事城市学、杭州学研究的机构。组织开展城市学、杭州学和世界遗产保护理论研究,编纂《城市学文库》和《杭州全书》,开展城市学研究优秀成果征集评选活动,组织城市学高层论坛等学术活动,负责中国城市网、“城市怎么办”微博、《城市学研究》刊物等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工作,开展国内外城市学研究交流与合作,承担杭州学研究理事会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负责杭州学各分支研究机构的联系协调工作,负责“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的日常组织工作。近年来,浙大CARD与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进行多方面合作已经取得不少成果,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意味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双方将按照“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多角度、多领域、全方位的研究,形成对相关问题更具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成果。
 
 
 
 
浙大CARD和华师大CCRS组团向中农办陈锡文主任汇报工作
浙江大学CARD徐丽安副院长同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教授、华师大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石挺研究员等赴京拜会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陈锡文主任。汇报组向陈主任介绍了浙江大学CARD和华师大中国农村研究中心在农村研究领域共同推进协同创新的一些设想,并就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征询陈主任的意见。陈锡文主任围绕上述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并表示将积极支持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等共建的协同创新工作。
据悉,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是党和国家领导“三农”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是该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我国历年的重要涉农文件(包括历年“一号文件”)均由该办组织出台。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郑新浦一行访问CARD
5月24日下午,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郑新浦一行在浙江大学罗卫东副校长的陪同下访问CARD并指导工作。
郑新浦书记一行参观了CARD的成果展览室,详细了解了CARD的发展近况,并认真观看了CARD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特别对CARD在参与农村改革与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许多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决策建议和咨询报告,得到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以及浙江省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与批示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后,郑新浦书记一行还参观了CARD的宣传走廊,图书资料室和研究生工作室。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吕悦来博士来CARD访问
5月28日上午,中英可持续农业创新协作网(SAIN)驻英国秘书处总协调人、英国东英吉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吕悦来博士参观访问卡特,就中英非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吕悦来博士首先在卡特院长黄祖辉、副院长徐丽安以及杨万江教授和叶春辉副教授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卡特成果展览室,了解了卡特的历史发展沿革及近年来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吕悦来博士对卡特一直以来致力于支持非洲国家发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黄祖辉院长等人在卡特会议室与吕悦来博士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和交流。徐丽安副院长详细介绍了自2004年以来卡特承办援外项目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卡特通过反贫困以及小农全球化培训与非洲国家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接下来,杨万江教授介绍了其在水稻研究领域的一些进展以及同非洲国家在此方面的有关合作。叶春辉副教授还介绍了卡特老师的基本研究领域和重点研究方向,黄祖辉院长进行了补充并作了总结发言。听完介绍,吕教授高度赞扬了卡特在科研领域的工作和长期以来取得的成果并对卡特在中英非合作方面的基础和潜力给予了肯定。双方在此基础上对中英非三方合作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并共同展望了未来进一步合作的远景。
 
 
黄祖辉、徐勇教授率团赴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参观考察
近日,浙江大学CARD院长黄祖辉教授、副院长徐丽安同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教授、副院长邓大才教授等来到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参观考察,并与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教授进行了会谈。在会谈中,黄祖辉、徐勇教授等向黄季焜教授介绍了目前“两校一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相关工作,并希望与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开展协同合作,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黄季焜教授介绍了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基本运行情况,并对农村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的组建表示赞赏和支持。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Agricultural Policy, 简称CCAP或中心)是一个致力于中国农业和农村战略性和应用性研究的科研机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资助的“创新研究群体”。近些年,该中心每年都有20篇左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并在Nature, Science等顶级期刊连续发表论文。
 
 
 
黄祖辉、徐勇教授率团拜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徐小青部长
日前,CARD院长黄祖辉教授、副院长徐丽安同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徐勇教授、副院长邓大才教授等来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拜会了农村部徐小青部长。徐勇教授向徐小青部长介绍了目前“两校一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相关工作,并就未来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征询了徐小青部长的意见。
徐小青部长对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赞赏,并表示将积极支持中心的建设。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拟定的重点研究领域,徐小青部长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会谈取得圆满的成功。
 
 
 
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共建会议在京召开
5月27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建“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举行,三家单位围绕培育组建“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框架协议内容、组织架构、人员组成、研究任务分工等关键问题达成了共识,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做了具体部署。会议最后,黄祖辉院长、徐勇教授、李周所长分别代表三家单位签署了《华中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建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框架协议》。
该框架协议是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各方签订的第一份具有约束力的纲领性文件,意味着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备后正式组建成立。今后,农村改革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将以框架协议为蓝本,不断推进各项制度建设,逐步推动中心运作的机制化和常态化。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丽安、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邓大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科研处处长任常青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
 
 
 
黄祖辉院长出席首届“世界农村和农民学论坛”
2013年5月25—26日,首届“世界农村和农民学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英国、美国、日本、印度、法国、新加坡、韩国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海外学者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学术科研机构的80余名学者齐聚一堂,就“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战略”、“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城镇化与农民流动”、“农村和农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校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在论坛上做了“中国新型城镇化与进城农民市民化的关键”的主旨报告。
 
 
 
国际著名合作经济学家Michael Cook客座教授
聘任仪式在浙大CARD举行
应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院长黄祖辉教授邀请,国际著名合作经济学家、美国密苏里大学讲席教授Michael Cook教授于6月5日起对CARD进行访问和交流合作。此次活动是黄祖辉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运营模式、治理结构与比较研究”的国际合作内容之一。
6月6日上午,Michael Cook客座教授受聘仪式在CARD举行,黄祖辉院长代表学校向Michael Cook教授颁发了聘书。随后,Michael Cook教授为CARD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合作社模式:基于多个国家的观察”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首先从美国、南美、中欧、东非、南亚以及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着眼,分别论述了国际合作社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国别或地区特色;其次,Michael Cook教授以美国为例,介绍了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现状,并基于自身逾40年的研究经历以及跟踪观察,重点分析了合作社制度的演化路径,并阐述了农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问题。报告会由浙大CARD郭红东教授主持,徐旭初教授等数十位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会,并与Michael Cook教授展开了交流。
Michael Cook教授具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社研究经验,在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其在Agricultural Economic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和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等国际农业经济领域的Top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于1995年在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发表的“The Future of U.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 Neo-Institutional Approach”一文在国际合作经济研究领域被引用率排名世界第一,是国际公认的合作经济研究领域的顶级学者。此外,Michael Cook教授还是合作社实务的切身推动者,他曾先后担任美国德克萨斯天纳克公司、密苏里农场工业公司、加利福尼亚稻米种植协会的理事主席和CEO职务。近年来,Michael Cook教授还致力于国际合作社事业的指导和推动,在中国、印度、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当地农村合作经济建设项目与研究。2012年,Michael Cook教授以合作社研究者及实务专家的双重身份荣登美国国家合作经济协会设立的“合作社名人堂”(Cooperative Hall of Fame),这是美国合作经济领域的最高荣誉。
 
 
 
黄祖辉院长出席湖州市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
2013年6月7日下午,湖州市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在湖州师范学院行政楼204会议室隆重举行。CARD院长黄祖辉教授应邀出席了成立大会。黄祖辉教授对湖州市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介绍分享了CARD多年来的成功运作经验,并就如何办好湖州市农村发展研究院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作为独立建制的正处级机构,湖州市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成立意味着湖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了专门的“智囊团”。湖州市委副书记金建新、副市长崔凤军、省社联副主席邵清、湖州师范学院校长胡璋剑等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浙江大学郁建兴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周应恒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史清华教授出席了大会并做专题报告。
 
 
 
吴曦明教授访问卡特并作精彩报告
6月14日,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农业经济系副教授、《美国农业经济杂志》副主编吴曦明博士访问卡特,并给卡特中心师生作了“中国收入及消费分配问题”的精彩报告。
在报告中,吴教授介绍了一种新的方法来估算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和消费分配差距。首先,吴教授采用报告采用了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1985-2010年的8个分段统计数据资料来估计收入和消费分布。并对基尼系数进行了估算,发现消费基尼系数要显著低于收入基尼系数,这与高收入者的储蓄行为和消费的平滑性有关。其次,吴教授分析了收入分配对消费的影响,采用标准误差修正模型,来衡量基尼系数对不同收入水平家庭消费的影响,为了证明实证结果的稳健性,采用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交互项3个模型进行衡量。研究的最大贡献是:在数据不可获得的情况下,通过非参数的估计方法对收入分布进行模拟,并对基尼系数进行估算,并取得与实际比较吻合的结果,这是一种研究方法的创新。
精彩的报告结束后,吴教授还跟卡特师生分享了国际期刊投稿的经验与教训,介绍了国际期刊的审稿程序的基本情况,并详细说明论文选题、英文文章写作、选择合作者以及投稿方向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给大家很大的启发。吴教授和卡特师生就计量经济学研究前沿及期刊投稿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访问期间,卡特黄祖辉教授、钱文荣教授、金少胜副教授等老师与吴教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并就今后进一步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张晓波、郭红东教授一行调研诸暨粮食生产合作社
6月19日,CARD张晓波、郭红东教授带领阮建青副教授以及多位博士生赴浙江诸暨调研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因而,中央政府要求每个省都要维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这种制度安排是否合理?以浙江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如何执行这一政策?调研组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诸暨王家井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与新枳城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两家专业合作社中,王家井专业合作社是以村集体为主体的合作社,而新枳城专业合作社是由村集体和种粮大户合股组成的合作社。调研组从合作社组织形式、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农机使用状况、劳动力构成等角度与两家合作社的骨干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郭红东教授应邀参加农业部家庭农场专家研讨会
6月25日北京举行了家庭农场专家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农业部经管司发起与举办,来自中农办、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院校的十多位专家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农业部经管司孙中华司长主持。会议重点就什么是家庭农场?为何要发展家庭农场和如何发展家庭农场问题进行了研讨。郭红东教授作为应邀专家在会上作了发言,获得了会议好评。
 
 
 
美国普渡大学王红教授访问卡特并作精彩报告
6月26日,美国普渡大学教授、美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问题分会的创始会长、女经济学家分会副会长王红教授访问卡特,并给卡特中心师生作了主题为“Media Effects on US Consumer Preferences for Food Safety,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Attributes”的精彩报告。
近年来,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出现在CNN等美国主流媒体报道中,报告中王教授基于Lancaster效用模型分析了媒体报道对美国消费者食品质量安全属性与环境属性偏好的影响。首先,王教授简要介绍了目标商品的选择、数据来源与理论分析框架。在对中美农产品贸易产品结构进行扼要分析的基础上,王教授选择了虾作为目标商品(美国市场上的水产品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因而媒体对亚洲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可能影响到美国消费者对该类产品质量安全的态度)。670份样本数据来源于美国专业调研公司在互联网上的调研,理论分析框架则是选择了Lancaster效用模型。然后,王教授详细介绍了Choice Experiment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从price、food safety、antibiotic use、production practice、country of origin等五项产品属性的选取到选择方案的形成,再到调研时依据所发放问卷有进口水产品抽检比例偏低、亚洲水产品污染等信息提示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最后,王教授采用了随机系数Logit模型测算了样本消费者对每项产品属性的支付意愿的分布情况(均值及分布区间),并比较了有无信息提示下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差别。
卡特副院长钱文荣教授主持了讲座,金少胜副教授、阮建青副教授以及卡他中心的同学就样本的代表性与随机性问题、随机系数Logit模型中支付意愿的测算、媒体信息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美国肯塔基大学胡武阳教授访问卡特并作精彩报告
6月27日上午,美国肯塔基大学胡武阳教授访问卡特,并给卡特师生做了题为“交易合同特征与生产者选择”的精彩报告。
胡武阳教授现任SSCI英文期刊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加拿大农业经济》主编,同时担任30余家国际期刊的特邀评稿人。2012年起担任美国农业与应用经济协会中国区主席。2004年10月获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农经系 (University of Alberta, Depart ment of Rural Economy) 博士学位,2007年至今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农业经济系 (University of Kentucky,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任职,于2010年破格晋升为终身副教授并于2013年再次破格晋升终身正教授(肯塔基大学农学院近二十年最年轻的正教授)。在SSCI刊源《美国农业经济》、《加拿大农业经济》、《欧洲农业经济评论》、《海洋资源经济》、《增长与变化》、《环境经济学》等杂志公开发表论文近50篇,主持中国、美国、加拿大各级政府与组织项目经费总额逾200万美元。
在报告中,胡教授围绕传统的conditional and mixed logit模型,通过从美国market maker登陆的生产者的邮寄问卷调查,获取西红柿生产者关于交易合同特征方面的数据,并结合数据分析、提炼结论的全过程,详细地介绍了微观计量经济学模型构建和研究中的经验与技巧。特别强调在数据获取难度比较大时,如何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和应对小样本的方法,并与在场同学就边际效果的解释力和检验模型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胡教授以自身学习农业经济学的体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实践中去,认为体会作为农业劳动者的感受是学好农经不可或缺的一门课。报告在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尹润生博士访问卡特并作精彩报告
6月28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尹润生博士访问卡特,并为卡特师生作了题为“Assessing the impacts and elucidating the drivers of China's transition from ecological destruction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的精彩报告。
尹润生博士,佐治亚大学林业经济博士,现任密歇根州立大学林学系副教授,国际著名的林业经济与政策研究专家,中国生态政策研究所(北京)主任,兼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国际研究与教育项目成员、Forest Science杂志副主编,Forest Sci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等期刊审稿人等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林业学,林业经济管理、生产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曾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项目2项,美国农业部项目2项,其他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本次报告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为重点,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农业生产、农民收入等方面,介绍了199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的林业重点工程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深入探讨了中国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不足,对政策可持续性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点,通过建立一套整合的方法,多视角,多层次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综合评估,具有科学性、前瞻性。最后,尹博士指出从长远来看,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利用市场机制来调动林区农户森林培育的积极性。
在互动环节,尹博士从全球化的视角,细致入微的分析比较了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的森林经济发展现状和其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的启示。尹博士对林业经济领域的知识之渊博,眼界之宽阔,以及在问答环节对相关领域知识的信手拈来,引来卡特师生阵阵掌声,同时,尹教授的报告让卡特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对中国林业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拓展了学术视野,使卡特师生受益匪浅。
报告会后,卡特中心的卫龙宝教授、郭红东教授和金少胜副教授等与尹博士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并就今后的合作方向进行了沟通。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CARD博士生卢海阳参加第二届中国劳动科学博士生论坛
并获优秀论文奖
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劳动科学博士生论坛”于3月3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学术报告厅室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社会进步”为主题,重点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领域展开深入研讨,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的博士生学习交流平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凤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王二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都阳等出席本届论坛。论坛总收到102篇论文,有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36所著名高校的90余名博士生参加了本次论坛。CARD博士生卢海阳同学获邀参加此次论坛,其投稿论文“‘双重迁移’女性劳动供给行为研究”获得了本次论坛的优秀奖。
 
 
 
实践中认识三农,学习中奉献三农
——记10农经本科生参观浙江新农都现代物流中心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产品物流在实际中的运行情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第二课堂的锻炼开拓同学们的视野,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三农的情况。《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老师周洁红教授特地带领以管理学院10级农林经济管理本科生为主体的同学们前往浙江新农都物流中心进行参观学习。
4月10日上午8点30分,周洁红教授带领20余名同学从学校准时出发。为了使这次第二课堂参观学习取得预期效果,同学们都在参观前通过各种渠道对新农都物流中心有了一定的了解。新农都物流中心规划占地约1900亩,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新兴的新农都物流中心使同学们对此次参观活动充满了期待。
刚到新农都物流中心,我们就受到了物流中心倪主任一行人的热情接待。随后,倪主任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下新农都物流市场的简单情况。了解到了浙江新农都物流市场主要分为副食品,水产品,蔬菜粮油以及精品市场会展中心4个区块。对于新农都未来的发展,倪主任还提到,目前新农都在着力推进“个十百千万”工程。在座谈会之后,倪主任引导同学们对新农都物流中心进行了简单参观。由于时间限制,同学们主要对新农都的龙头区块——水产品区块进行了参观,同时简单走访了下其他区块。
下午12点30左右,参观活动接近了尾声。在参观的最后,周洁红老师表示,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作为新建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在带动浙江省农产品物流上必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后有机会希望能随同黄祖辉老师等卡特研究中心的同事们再次前来参观学习。倪主任也十分欢迎浙大的同学和老师前来参观指导,同时也希望浙江大学的老师们能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新农都日后更长远的发展,也热切希望浙大的学子们能够来新农都实习工作,为新农都未来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知识。
此次参观学习,对同学们而言,不仅仅是第二课堂的实践意义,其更重要的意义是让同学们认识到了我国“三农”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一系列跟“三农”配套的企业和措施也正如雨后春笋般地建设起来,这些新生的企业正需要大量的知识分子去建设和发展。中国“三农”大有可为,现在学好农经,将来报效祖国!
 
 
 
CARD学生参观杭州笠翁笋业专业合作社
2013年5月12日下午,在卡特中心叶春辉老师的带领下,农业经济管理系12级农推生、11级农经硕士生以及数名本科生一同参观访问了位于余杭区径山镇的杭州笠翁笋业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合作社社长余方先生及其父亲的热情招待。
在叶春辉老师的主持下,同学们与余方社长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座谈会上,余社长详细介绍了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据他介绍,全社共有160户注册成员,830户预备社员,社员生产基地面积共9342亩,年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合作社是杭州市“菜篮子”工程先进基地,还曾荣获浙江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浙江省竹产业协会合作社分会会长单位,杭州市模范集体等殊荣。余社长本人也是年轻有为,大学毕业后便回到家乡余杭组建创业团队,积极推动竹笋种植技术培训和推广,带领合作社160余户笋农进行标准化生产,带领父老乡亲增收致富。同时他也认真钻研,主持并参与了多项竹笋科技发展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团员、杭州市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余杭区十大优秀青年等荣誉。最后,余社长还结合早竹笋产业的发展现状描述了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规划。听完余社长的介绍,同学们都被他的创业经历以及对行业和市场的有效把握深深吸引,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他进行交流,座谈会现场十分融洽。最后,叶老师做了总结发言,他指出笠翁笋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余方社长的创业经历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学习,并鼓励我们以后更多地同余社长这样有思想有远见的新型合作社带头人交流。会后,一行人在余社长及其父亲的带领下参观了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并同合作社相关成员合影留恋。
 
 
 
 
2013年发展中国家“反贫困问题高级研修项目” 举行开幕式
受国家商务部委托,由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承办的2013年援外项目—发展中国家“反贫困问题高级研修项目”,于6月14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启真大厦CARD报告厅举行开幕式。
参加本期发展中国家“反贫困问题高级研修项目”有17位政府司处级官员,他们分别是来自苏丹、毛里求斯、肯尼亚、莱索托、塞拉利昂、马里、白俄罗斯、斯里兰卡及亚美尼亚等9个发展中国家。
开幕式上,来自斯里兰卡南部省政府司局级部长阿茱·尤·威勒鲁坦尼 (Arjuna U Welaratne)代表全体学员发言:他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斯里兰卡和发展中国家所共同面临的贫困问题及现状,并希望能够在“反贫困问题高级研修项目”中分享中国的反贫困经验。他在发言中还深切地说道:非常感谢中国政府和浙江大学为发展中国家官员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我们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学习中国的反贫困经验,并进一步推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次研修项目采用专题介绍、座谈交流和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研修期间将邀请有关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介绍中国基本国情、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反贫困问题的国际经验比较和浙江经济发展与反贫困经验等。并将结合专题内容,组织学员对我国一些代表性地区,如浙江省、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以增加学员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成就和反贫困实践的感性了解。
开幕式由研修项目班主任梁巧博士主持,“CARD” 院长黄祖辉教授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词。徐丽安副院长和“CARD”的有关老师和学生出席了开幕式。
 
 
 
CARD张晓波教授为反贫困班学员做学术报告
6月18日下午,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高级研究员、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张晓波博士为商务部2013年援外反贫困班学员做了题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经验与教训”的报告。
张晓波教授首先从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出发,回顾了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历程,梳理了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的发展政策。总体而言,从全国奉行重工业主导的发展战略到以设立经济特区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政策、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以及环渤海经济区的建立,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散化、区域竞争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张晓波教授进而分析了这些差异化发展战略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张教授结合自己在中国各地与非洲多个国家的调研经验,突出强调了产业集群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以中国甘肃土豆产业集群发展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如何通过提供公共产品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张教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入洞察和他丰富的非洲国家调研经验,使得他的报告将理论与现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引起了来自非洲的反贫困班学员的强烈共鸣,大家就非洲发展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立项资助与成果
 
 
 
CARD两项成果荣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近日,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正式公布,我研究院黄祖辉、钱文荣等教授的成果分别荣获优秀成果三等奖。
 


成果名称
奖励类型
获奖人
学科门类
奖励级别
转型、发展与制度变革——中国“三农”问题研究
著作奖
黄祖辉
经济学
三等奖
城市化过程中的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研究报告奖
“城市化过程中的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课题组(钱文荣、王心良、张忠明、蒋剑勇、郑黎义、谢长青)
经济学
三等奖


 


 
 
 
卡特阮建青副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资助
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通知,我院阮建青副教授获管理学部主任基金2013年第1期应急研究项目资助。该应急项目主题是《纾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策略研究》, 整个项目由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牵头,共分5个子项目,我院阮建青副教授承担了其中的一个子项目《通过制度创新纾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基于浙江融资制度创新的研究》,项目执行期为一年。
 
 
 
2012《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指数排名发布
浙大农经学科转载量列第二
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书报资料中心研制的“2012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及《研究报告》于近日正式发布。在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转载排名中,浙江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具有明显领先优势,转载量名列第2名,综合指数排名第2名,排名第1的为中国人民大学。
 
 
 
CARD胡豹研究员、黄祖辉院长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6月5日上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等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讲话,省委副书记王辉忠主持大会。会议隆重表彰了201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博士后、特聘研究员胡豹和黄祖辉院长率领研究团队完成的成果“新时期浙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路与改革对策研究”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胡豹研究员应邀出席大会并受到表彰。
该获奖成果系国家农业部重大招标项目等多个研究项目的综合性成果。成果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国际国内、省外省内的典型经验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分析,揭示影响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因素,研究确定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主要目标和基本路径,提出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创新战略选择及相应的方针和政策建议。该成果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省发改委、省农办、省农业厅等单位得到了应用和借鉴,研究提出的相关创新对策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江苏、云南等地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卡特师生参与的调研报告得到国务院和省领导重要批示
近日,由卡特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撰写的关于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培育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国务院和省领导的批示肯定。副总理汪洋和省长李强、省委副书记王辉忠、副省长黄旭明、朱从玖等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调研报告内容,要求不断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创新,加大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省十三次党代会有关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部署,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粮食供应保障,从去年10月份开始,卡特中心黄祖辉教授、顾益康教授、郭红东教授和博士生王长川、硕士研究生周惠珺、邢沁青、兰欢、邱元等参加了由省现代农业研究会组织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课题调查和讨论。在周国富、段应碧两位名誉会长的直接指导下,在省农发集团、省农业厅和10个产粮大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研究会领导亲自带领由浙大、浙师大师生及省农发集团发展研究部、研究会秘书处人员组成的调研队伍,到全省10个产粮大县、20个乡镇、80个村和13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培育” 的专题调研。其中郭红东教授带领学生负责对浙北的杭州市萧山区、嘉善县、湖州市南浔区、宁波市鄞州区、诸暨市5个县(市、区)种粮主体的调查和全部调查数据的分析报告。
经过5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调研任务,获得有效访谈记录92份,座谈会记录10份,入户问卷271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改革开放35年来及当前我省粮食生产发展趋势和面临形势,从粮食保障、粮农增收、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揭示了稳定粮食生产的重大意义;第二部分着重从微观着手,对当前我省粮食生产的多元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分类剖析和横向比较,提出了需重点关注支持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等三类新型主体,并对这些主体发展中面临的共性、个性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梳理分析;最后一部分着重提出加快土地流转、强化功能区建设、培育职业农民、完善生产服务、加强金融保障等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5月20日,国务院汪洋副总理对调研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报告反映的情况和建议,并请省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予以研究。5月27日,李强省长批示要求深入调研,大胆探索,培育现代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促进我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5月28日,王辉忠副书记批示要求省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李省长批示精神。黄旭明副省长批示要求省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总结经验,突破问题,探索试行。6月4日,朱从玖副省长批示认为调研内容很有价值,要求省有关部门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通过改革创新支持和服务好粮食经营主体的发展。
 
 
 
山区烟农专业合作建设与应用”成果通过鉴定
2013年6月24日,贵州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在贵阳对中国烟草总公司贵州省公司和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的项目“山区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研究与应用”进行了评审。评审委员会通过听取汇报、审阅材料,并就有关问题质询,经充分讨论,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内容丰富、方法科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编写制定的规程、规范和教材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现实指导性,研究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研究成果不仅对于我国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可为我国其他农业产业组织与合作社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该成果已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2008年以来,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黄祖辉、郭红东和徐旭初教授与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围绕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有关要求,针对传统烟叶生产方式“小农生产,分散种植,粗放经营,人畜作业”的特点和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对山区现代烟草农业组织化问题进行了系列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山区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研究与应用”成果。本成果在疏理总结山区烟农专业合作社试点探索经验的基础上,采取课题研究、试点示范、总结归纳、推广应用的方法,以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为核心,开展了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的组建模式、运行模式机制、服务模式体系、财务管理、示范社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影响烟农参与专业合作社的行为影响的因素,提出了适合山区特点的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系统提出了一整套可操作的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组建与规范运行的制度,包括社员入社、资产量化、盈利分配、财务制度、职业经理设置、示范社建设等。提出了适合山区特点的烟农专业合作社片区化管理的模式,合作社按服务环节成立专业队,按片区成立专业化服务站,形成了 “片区统一服务、合作社统一派工作业、服务队专业服务”的业务流程。同时在《中国烟草学报》和《东方烟草报》等国内有影响的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论文多篇,对理清楚现代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起了很大的作用,产生了比较大的社会影响。编写出版的了国内首部集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烟农专业合作社100问》科普读书。
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建设烟农专业合作社133个,推广面积233.8万亩,实现了烟叶生产的减工降本和提质增效,提高了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率,累计获得经济效益76014.31万元。同时,培养专业化技术人员5.7万人,并且在增加农民就业增收和脱贫,促进社会稳定、,社会、改善生态效益生态环境、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成果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有一定的影响示范效应,近年来,山东、湖南、内蒙古等烟区纷纷前来贵州观摩学习。2012年7月25日,原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在考察贵州时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贵州在烟农专业合作方面,育苗、机耕、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余庆县的专业合作水平走在了行业的前头。”
 
 
 
媒体看CARD
 
 
 
光明日报:破解“三农”难题的“卡特经验”
——浙江大学“卡特中心”服务“三农”纪实
光明日报记者 叶辉   (2013年4月13日 3版)
最近,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揭晓,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卡特中心)的农经管理第三次摘得金牌。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浙大四校合并后以工科见长,农科专业因受制约被边缘化。浙江非农业大省,研究农业经济并不理想,“卡特”何以能“三连冠”?
 经世济时的目标定位
作为应用性学科,必去研究、解决中国‘三农’领域的重大发展问题,否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卡特中心”主任、教授黄祖辉说。
浙大副校长罗卫东将“卡特”的成功奥秘归结为“问题导向”,即根据“三农”领域出现的问题确定研究方向。近年“卡特”重点研究的土地制度、城乡关系、农民工、公共品供给、生产组织、农业品牌等,都是“三农”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生产主体,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后农村生产力无法进步的难题。黄祖辉考察研究了荷兰、美国等众多合作社,在国内率先倡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省农业厅共同举办国际合作社研讨会,积极参与制订《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还在全国推动合作社的立法工作。如今,合作社在全国蓬勃发展,成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主体,“卡特”因此确立了全国农民合作社研究中心的地位,一大批著名的研究专家如徐旭初、郭红东等脱颖而出,在全国享有盛誉。
学术平台的作用,取决于目标定位的高低。”罗卫东说,“如今学科沾‘财’就香,沾‘金’就喜,沾‘农’则往往灰头土脸。尤其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浙江,要持之以恒研究‘三农’,不受影响,不受干扰,必须从社会责任中汲取动力。”
 综合性大学的整合之道
浙大由四校合并而来,现有理工农医等十三个大类。四校合并是为了整合资源。合并之初在申报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时,杭州大学作为全国知名的文科院校,拥有文献学等一批影响卓著的学科专业,完全有可能上榜,但经再三推敲,最后确定在浙江农业大学农经管理基础上组建“卡特”平台。
黄祖辉说:“‘卡特’是一个整合平台,平台的核心是学科。学科是一个包含专业和博士、硕士、学士人才培养以及研究机构在内的系统。平台和学科之间应该互促互动,没有平台依托,学科发展的空间就有局限,但如果没有学科的支撑,平台是空的。”
浙大专业众多,许多专业看上去与农无关,但实际上都涉农。如公共管理涉及乡村基层治理,环资专业涉及农村环保,城市规划包含着农村规划,这些研究力量平时分散在各学科,现因“卡特”而集聚,如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可协调心理系;解决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可协调食品系。“但农经学科是核心,是基础。没有了农经学科,就没有办法将大家号召在一起。”黄祖辉说。
这交叉融合,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边缘学科。胡晓云的农业品牌研究就是一个典型。
胡晓云是浙大传媒学院广告学科领头人,在广告与品牌传播领域已具有相当的学术与行业影响力。2006年,看到农业品牌研究严重滞后的现实,她毅然投身到这一研究领域。2009年,在“卡特”平台上组建了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这是中国高校迄今唯一的农业品牌研究机构。
没有‘卡特’这一开放性的平台,就不可能有农业品牌研究的今天。”胡晓云感慨道。
 东部与西部的握手
春节过后,“卡特”忙着起草与四川蒲江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以蒲江为基地,联合开展系列研究,探索西部“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
西部县域城市的发展模式是否要沿袭东部省份“工业立县”的传统思路?2010年,黄祖辉、顾益康等专家教授到蒲江调研时发现,该县依靠发展茶叶、猕猴桃等传统农业致富,既保护了生态,又富了农民,农民人均收入8000多元。蒲江“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路子对一窝蜂招商引资兴办工业的中西部而言,无疑是最好的启示和借鉴。兴奋之余,“卡特”将蒲江经验上报,很快,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随后,国家有关部门在蒲江召开了新农村建设研讨会,总结探讨“蒲江模式”,并将其推向全国。
但蒲江县域经济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品牌如何创建、产业主体如何培育、如何依托现有条件建设田园生态城市,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四化同步”?带着一系列问题,“卡特”准备和蒲江联手探索,进行长期合作。
在黄祖辉看来,“卡特”地处浙江,率先见证并研究总结了浙江“三农”领域的新实践、新探索,这些经验对其他地区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有些可直接应用到西部,在东西部之间架起合作交流的桥梁。(本报记者 叶辉)
 
 
 
农民日报:立地才能顶天
——浙江大学“卡特”中心三连冠的背后
农民日报记者  蒋文龙   (2013年5月7日 2版)
不久前,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揭晓,浙江大学“卡特”中心的农经管理专业连续第三次摘得金牌。
浙大是全国闻名的综合性大学。四校合并后,在许多人印象中,农科专业越来越边缘化。不仅招生规模相差悬殊,而且社会影响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卡特”中心的三连冠自然引起人们的好奇:农经管理缘何能在激烈的专业竞争中力拔头筹?
研究动力来自社会责任
作为应用性学科,你不熟悉中国农村,不了解中国‘三农’问题,那你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谈到“卡特”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中心主任黄祖辉颇有些激动。
黄祖辉的激动并非无故。在当今许多高校在考核和职称晋升中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的导向下,“卡特”没有随波逐流,始终紧贴农村,研究人员将农村蹲点调研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尤其是被教育部授予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后,“卡特”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担子也更重。“越是顶天的目标,越是要强调落地。”黄祖辉认为。
三农”问题,“重中之重”。浙江虽非传统农业大省,但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展比较快,因此“三农”领域遇到的挑战也较早。对“卡特”而言,浙江的探索无疑是可遇不可求的研究富矿。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邵峰认为,浙江丰富生动的“三农”实践给“卡特”提供了研究案例,反过来,“卡特”的研究又指导浙江“三农”进一步推进。
卡特”由此进入良性循环、科学发展的轨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和教育部、农业部及国际合作项目水到渠成,纷纷花落“卡特”。
浙大副校长罗卫东当年曾参与创办“卡特”,他将“卡特”的成功归结为“问题导向”,即根据“三农”领域出现的重大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据了解,近年来,“卡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课题有土地制度、城乡关系、农民工、公共品供给、生产组织、农业品牌等,这些重大问题,实际上都是社会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联系国情整合同类学科
浙大由四校合并而来,合并的初衷是为了整合资源。合并之初,恰逢申报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时,杭州大学作为全国知名的文科院校,拥有文献学等一批影响卓著的学科专业,完全有可能上榜,但经再三推敲,最后确定在浙江农业大学农经管理基础上组建“卡特”平台。行政体制上,“卡特”独立建制,直接受大学领导,在教学上则归口管理学院。这就在教学管理、创收等问题上,大大减轻了“卡特”的压力,让研究人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科研。
卡特是一个整合平台,平台的核心是学科。平台和学科之间应该互促互动,没有平台依托,学科发展的空间就有局限,但如果没有学科的支撑,平台就是空的。”黄祖辉认为。
浙大专业众多,许多专业看上去与农无关,但实际上都涉农。比如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卡特”可以协调心理系;要解决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卡特”可以协调食品系。“但农经学科是核心,是基础。没有了农经学科,就没有办法将大家号召在一起。”黄祖辉说。
这种交叉融合,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农业品牌研究就是一个典型。
胡晓云老师是浙大传媒学院广告学科领头人,在广告与品牌传播领域,已具有相当的学术与行业影响力。2006年,看到农业品牌研究严重滞后的现实,她毅然投身到这一研究领域。2009年,在“卡特”平台上组建了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这是中国高校迄今为止唯一的农业品牌研究机构。
中心的成立,很快引起了农业部领导的高度重视。部领导带队,专程前往浙大调研,并很快达成了与中心的一系列合作项目。如共同举办“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全国农产品包装设计大赛”,共同开展“中国农业品牌化问题”等课题研究。中心还开展了以“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为核心的系列研究,其评估模型与评估结果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的风向标。
面向实际设置研究课题
今年春节过后,“卡特”就忙着起草与四川蒲江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以蒲江为基地,联合开展系列研究,每年确定一到两个课题,探索西部“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
作为地处西部的县域城市,其发展模式是否必须沿袭东部省份“工业立县”的传统思路?2010年,“卡特”黄祖辉、顾益康教授等来到蒲江进行调研,发现该县依靠发展茶叶、猕猴桃等传统农业致富,既保护了生态,又致富了农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蒲江“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路子对一窝蜂招商引资兴办工业的中西部而言,无疑是最好的启示和借鉴。兴奋之余,“卡特”将蒲江思路、做法上报国家高层领导,很快,温家宝同志作出重要批示。随后,国家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在蒲江召开了新农村建设研讨会,总结探讨“蒲江模式”,将这一模式很快推向了全国。
其实,“卡特”和西部的握手这并非第一次。在云南开远、贵州湄潭、新疆乌鲁木齐等地,都有“卡特”研究人员活动的身影。他们指导实践,总结经验,开展系列项目合作研究。这些项目有多个被中央领导批示,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近年来,“卡特”还先后与四川农大、河南农大、新疆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以及西北师大、贵州大学等单位合建了多个机构,共同在当地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在黄祖辉看来,“卡特”地处浙江,率先见证并研究总结了浙江“三农”领域的新实践、新探索,这些经验对其他地区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有些可直接应用到西部。作为“三农”研究平台,“卡特”除了申报国家课题,对国家层面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外,还应义无反顾,进行横向合作,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而在东西部之间架起合作交流的桥梁,正是“卡特”实现社会价值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