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暨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简称:浙大“CARD”)承办的为期21天的“发展中国家反贫困问题”高级研修班,于2010年6月17日至2010年7月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来自埃及、缅甸、苏丹、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尼日尔、塞拉利昂等8个发展中国家的15位司处级官员参加了研修班。
为了达到良好的研修效果,浙大“CARD”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细致服务,研修期间,除了组织学员进行课堂学习和研讨外,还组织学员对我国一些代表性地区,如浙江省义乌市、桐乡市、上海市以及河南省南街村等地进行调研和实地考察,并走访当地一些领头企业,增强了学员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成就和农村改革开放与发展和反贫困经验的感性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学员对中国的感情。通过研修班为期21天的课堂学习和实地参观考察,以及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中国政府官员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学员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成就认识,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感性了解,也增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友谊。
整个教学环节,项目精心选择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富有国际培训经验的专家教授承担项目教学及组织工作。项目邀请了包括浙江大学、浙江省农办、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美国缅因大学、中国扶贫办等专家教授,分别就中国经济社会与改革发展、国际扶贫政策与实施、中国欠发达地区反贫困典型案例分析、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与反贫困经验、中国的城市化与劳动力转移、中国减贫过程中的水资源管理、产业集群发展与反贫困、反贫困问题与小额信贷、反贫困与变化的农产品市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与反贫困等问题做了专题报告和讨论,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国反贫困进程中的成功经验,使学员从整体上对中国反贫困历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为加强学员对于中国反贫困经验的理解和体会,以及让学员对于反贫困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组织学员对中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的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次项目带领学员到河南省、义乌市等进行了实地参观和考察。本次项目的具体考察地点和内容为:
2010年6月21日,考察桐乡濮园镇。改革开放以来,濮园镇经济依托羊毛衫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是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研修班学员们还顺便参观了濮园镇的羊毛衫市场。
2010年6月24日,由徐丽安副院长带队,研修班一行赴上海考察大都市发展状况并参加了世界博览会,使学员深刻感受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建设发展状况和中国开阔的心胸、开放的发展战略。世界博览会上,学员感慨于中国经济崛起而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学员分别带领其他学员到各自的国家馆进行参观,相互体验各国传统文化。
2010年6月28日,考察已蜚声海外的义乌小商品城。百闻不如一见,发达壮观的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给学员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学员们在考察小商品市场的同时,还购买了价廉物美的小商品。
2010年6月30日—7月2日,在毛迎春主任、班主任金少胜的带领下,研修班学员考察河南省南街村,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城南隅,紧靠107国道,西临京广铁路,东临京珠高速公路。全村有回、汉两个民族,共848户,3180口人,1000亩耕地,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村里有26家村营企业,诸如拉面工厂等。1984年,村办企业的总产值只有70万元,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南街村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南街村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此外组建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在1991年率先摘取河南省“亿元村”桂冠,1993产值突破16亿元。研修班学员充分感受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的优势,也高度评价南街村因地制宜在产业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绩,并纷纷表示南街村经验对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