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数据中心  三农文献库

食品安全、监管有界性与制度安排

编辑:谢康; 赖金天; 肖静华; 乌家培; 来源:经济研究 2016年4期 作者: 谢康; 赖金天; 肖静华; 乌家培; 时间:2016-10-24 访问次数:10

【作者】 谢康; 赖金天; 肖静华; 乌家培; 【Author】 Xie Kang;Lai Jintian;Xiao Jinghuai;Wu Jiapei;Sun Yat-sen University;State Information Center;【机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信息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 国家信息中心; 【摘要】 现有研究主要将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总体方向定位为强化监管,隐含了增加监管力度就会减少市场违规行为的假设。本文基于理性与有限理性假设的违规决策分析,在理论上发现并通过仿真验证:加大监管力度对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某些情形下,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强,食品安全违规行为反而逐渐增多("监管困境")。同时,生产经营者的平均收益水平和行业总体收益水平也会相应降低("违规困境")。据此,作者提出食品安全治理的"监管有界性"假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应从单纯增加监管总量的制度安排转变为结构动态优化的"监管平衡"制度安排,即监管者面对监管资源不足的严峻现实,应联动地看待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的三元结构,根据生产经营者的违规超额收益和消费者支付水平动态调整监管力度,而不同的监管力度又会影响生产经营者的违规超额收益和消费者的支付水平,以此追求食品安全监管的三维动态平衡。 更多还原【关键词】 食品安全; 监管困境; 监管有界性; 制度安排; 监管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