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科学研究  《三农研究》

 

学术成果

 

黄祖辉、汪晖的著作获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

 

2004年12月18日,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卡特”黄祖辉教授和汪晖博士合作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一书获著作奖。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由经民政部批准的农村发展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与颁发。该专项基金由原中顾委委员、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著名经济学家杜润生同志倡导成立,并担任管理委员会主任。农村发展专项基金是社会公益性基金,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界(境内外企业、机构及个人)的捐赠和赞助。专项基金的使用范围严格限定在与农村发展研究密切相关的领域,其宗旨为:支持和奖励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领域政策研究、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有所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以鼓励和推动农村问题的调查研究,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每两年进行一次。首届参评对象为1990至2002年期间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著。凡是已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奖、孙冶方经济学奖的作品不再参加评奖。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共收到申报作品186件,其中论文127篇,专著59部。作者涉及27个省市区的有关单位和22所高等院校、4家科研单位、3个部委单位。

为保证评奖工作的权威、公开、透明,评审工作分初审、复审、终审三步进行。初审和复审工作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三个专业部门主要负责进行。经初审和复审,有16本著作和40篇论文进入终审。终审工作由专家评审委员会完成。首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经专家评审委员会终审,共有7部著作和16篇论文获奖。其余进入终审的专著和论文获“提名奖”。

中央财政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陈锡文表示:农村发展问题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发展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宽、难度较大的工作。从事这一工作必须有深厚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理论基础,而且必须做大量艰苦和细致的调查工作,踏踏实实地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农村发展研究是一个活跃、创新点较多的领域。我国一直没有专门设立针对该领域的基金。农村发展专项研究基金和“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的设立填补了这一空白。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发展问题的研究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该奖项将会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研究领域的权威奖,获奖作品将反映我国农村发展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就。

 

陆文聪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受到好评

 

近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表公告,由“卡特”陆文聪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农业结构变动效应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2BJY090)成果被鉴定为全优。这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高评定等级。

该项目的研究创新主要表现在:在理论上,解释了粮食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农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其内在机理,提升了我国市场化与国际化农业发展理论;在方法上,在国内学术界首次构建多区域、多产品、多市场农业均衡模型——“浙江省农业结构与政策模型”进行政策模拟分析并应用诺罗夫局部调整模型开展实证分析,从多角度科学地分析和量化了粮食政策变化与农业结构变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成果上,系统地总结了粮改的“浙江经验”,可为全国粮食市场的全面开放及对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现实经验及理论支持。

2005年2月3日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在第四版以较大的篇幅详细地报道了“卡特”陆文聪教授在去年底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农业结构变动效应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2BJY090)。根据有关专家的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认为,陆文聪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能够为政府在粮食政策改革进一步推进的情况下科学制定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政策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而且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创新和学术理论创新的意义。该项目研究把传统的实证分析与国际前沿的模型模拟数量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填补了国内在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上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黄祖辉教授、胡豹博士等合作的专著出版

 

由“卡特”黄祖辉教授、胡豹博士、黄莉莉合著的《谁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农户行为及决策研究》日前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版出版。该书为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农业结构良性调整与产业化经营问题及政策研究(70133001)》的子课题成果。

《谁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农户行为及决策研究》一书从宏观把握到微观布局,从理论构想到实践运作,尤其是所进行的大量数量模型分析、实证研究与个案研究,对农户结构调整中的决策行为,做了具有开创性的研究。

该书立意较高,构架合理,观点清晰,具有深度和广度,在占有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论据充分,结论可信,显示出了作者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对中国农民的透彻理解。

 

“卡特”两项成果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近日,浙江省政府在杭州之江饭店发布“浙江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省委书记习近平、省长吕祖善、省委副书记梁平波、副省长盛昌黎等领导为获奖者颁奖。在本届评选中,“卡特”卫龙宝、胡慧洪、钱文荣、曹明华的《城镇化过程中相关行为主体迁移意愿分析——对浙江省海宁市农村居民的调查》获论文类成果二等奖;“卡特”杨翠迎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获青年著作优秀成果二等奖。

 

学术交流与合作

 

“非农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温州召开

 

 

为了研究与推广中国,尤其是浙江温州农村工业发展的道路与有益经验,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广大非洲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与启示,由浙大“卡特”、温州市政府、国际食品政策研究中心(IFPRI)和国际发展高级研究基金会(FASID)共同主办的“非农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于3月19日至22日在温州召开。来自国际食品政策研究中心(IFPRI)与国际发展高级研究基金会(FASID)的高级官员和知名学者、埃塞俄比亚国家中央银行行长,以及浙江大学、浙江省农办、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法制局以及温州市政府和市委党校等4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研讨会上,中外学者以浙江省非农产业,尤其是温州农村工业以及温州鞋业集群发展为例,就经济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非农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非农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非农经济发展与农民就业、农民增收;非农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形成;非农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非农经济发展与政府作用;温州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分别实地考察了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康奈集团、温州报喜鸟集团、奥康集团、红蜻蜓集团、“温州鞋都”、龙港镇,专业市场等。与此同时,专家们还与温州企业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对温州模式的意义及其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国际食品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埃塞俄比亚战略支持项目负责人Eleni Z. Gabre-Madhin博士在会后发来感谢信:“我们此次的中国之行实在是一次美妙、激动人心和令人难忘的人生体验。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你们令人难以置信地成功地组织了一系列与农村发展杰出地区政策制定者的座谈会、实地参观考察和研讨等项活动。一路上,我们探寻着这个伟大的国度,渐渐地了解她,随着对中国发展之谜的一步步破解,我们对自己国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之眼被打开了。我们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我谨代表埃塞俄比亚代表团的全体成员说出我们的心声:正是你们的辛勤工作使我们不虚此行。希望中埃双方以后能进行更多的合作。”

 

“卡特”成员参加第三次教育援非人才培训工作研讨会

 

第三次教育援非人才培训工作交流研讨会于2005年1月17日至19日在苏州大学召开。作为商务部2004年“反贫困问题国际高级研修项目”承办单位,“卡特”主任黄祖辉教授、韩洪云教授和毛迎春老师应邀参加了本次交流研讨会。会上,各项目承办单位和院校的代表就项目承办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了广泛交流,同时,还对教育部今后三年对非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规划和2005年的任务,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教育部的规划不仅为项目单位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项目单位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教育部、商务部和外交部有关部门领导,非洲研究专家,以及承担项目的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后,商务部领导席威副处长和援外司综合处官员葛凡杰对浙大“卡特”进行了实地考察。

 

德国Lutz Kersten教授来“卡特”从事合作研究

 

应陆文聪教授的邀请,受浙江大学聘请外国专家项目的资助,德国联邦农业科学院(FAL)市场分析与农产品贸易政策研究所教授Lutz Kersten博士于2005年3月8日起在“卡特”与陆文聪教授从事3周时间的合作研究。凯斯特教授1967年和1971年分别获德国哥廷根(Goettingeng University)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71年起在联邦农业科学院市场与农产品贸易政策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至今,期间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经济学家、欧洲统计局(EUROSTAT)经济学家、华盛顿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IFPR)访问研究员。Kersten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全球农业贸易模型分析专家,曾开发出在国际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模型(GORLS模型),也发表过不少有关中国粮食问题的研究报告和论文。

 

“浙大卡特—阮仕”珍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3月26日,在诸暨市第六届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展销会上,浙大“卡特”与浙江阮仕珍珠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浙大卡特—阮仕”珍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协议。“卡特”主任黄祖辉教授和浙江阮仕珍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忠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中科院院士陈子元、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邱飞章、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浙江省林业厅副厅长吴鸿及诸暨市党政领导参加了签字仪式。

浙江阮仕珍珠股份有限公司现公司位于浙江诸暨山下湖,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珍珠及珍珠饰品生产、贸易企业之一,在中国淡水珍珠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系“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

“浙大卡特——阮仕”珍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浙江阮仕珍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阮铁军担任,执行主任由“卡特”主任黄祖辉教授担任。中心下设办公室及若干个研究小组,日常事务由办公室负责处理。中心人员由双方科研、管理人员组成。中心的成立将积极推进珍珠业的产业化进程,研究珍珠产业发展状况,重点研究解决新世纪我国珍珠产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向政府和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报告,进而为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珍珠产业发展战略与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企业科学决策与经营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与指导。

 

香港大学宋敏、张俊喜教授访问“卡特”

 

3月1日,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教授和张俊喜教授一行两人来“卡特”访问。“卡特”主任黄祖辉教授以及陆文聪教授、钱文荣教授接待了客人,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武汉大学社科部沈壮海部长来“卡特”考察

  2月25下午,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沈壮海教授一行两人,在浙江大学社科部副部长褚超孚的陪同下考察“卡特”。“卡特”陆文聪教授介绍了“卡特”建设与发展的情况,并与客人进行就基地建设进行了交流。“卡特”钱文荣教授等参加了座谈。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刘民权教授顺访“卡特”

 

2月25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刘民权教授访问“卡特”。“卡特”主任黄祖辉教授、农经系副主任钱文荣教授接待了客人,并就双方今后的合作交流进行了探讨。

刘民权教授是陪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教授来浙大讲学顺访“卡特”的。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研究生代表团来“卡特”访问交流

 

2005年1月22日上午,来自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农企管理专业研究生代表团22人一行在该校段兆麟教授的带领下访问“卡特”。浙大“卡特”副主任林坚教授、农经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陆文聪教授、副主任钱文荣教授等接待了客人。

林坚教授详细向客人介绍了浙江大学农经专业的学科渊源以及“卡特”的发展情况。段兆麟教授简单介绍了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农企管理专业发展情况。“卡特”博士生马彦丽博士,硕士生王敏分别向客人介绍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科研情况;同时来自台湾的研究生代表也向“卡特”的师生介绍了他们的专业及学业情况,交流场面热烈。之后,台湾客人参观了“卡特”陈列室、研究生工作室以及中心的资料室。

 

“卡特”卫龙宝教授应邀参加美国经济学会(AEA)年会

 

2005年1月6日-9日,正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富伯莱特(Fulbright)项目研究的卫龙宝教授,应邀参加了在美国费城(Philadelphia)举行的美国经济学会(AEA)2005年年会。期间,美国社会科学联合会(ASSA)的众多学会共举办了400多场报告会。在美国经济学会专场会议上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到会演讲。全美经济学、管理学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也同期举行。在有200多位代表参加的留美经济学会(CES)专场上,卫龙宝教授应邀所作的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科及浙大“卡特”发展进展报告给与会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与会代表对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尤其是对列入“985二期”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两个“国家社科创新平台”建设投以极大的关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江商学院、中欧国际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经济管理类研究机构的代表,也应邀出席了留美经济学会(CES)的专场报告会。

 

郭红东副教授参加“海峡两岸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

 

“卡特”郭红东副教授参加了4月1日-3日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市政府、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土管学院和台湾清华大学永续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10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农村能源可持续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等问题展开了学术交流和研讨。郭红东副教授在会上做了“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的报告,受到了好评。

博士生王雨林参加2004江苏省博士生学术论坛

“卡特”博士生王雨林于2004年12月25至26日在南京农业大学参加了由江苏省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省农林厅等联办的2004江苏省博士生学术论坛,与来自全国涉及农林及经济管理学科的14所高校的130多名博士生共同研讨中国“三农”问题,聆听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江苏省农林厅厅长刘立仁、省政协副主席曹卫星和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钟甫宁所作的专家报告,并在经济管理与社会发展分论坛以《对影响转型时期中国农村贫困率指标的因素的分解研究》为题做了一场学术报告。在论坛结束后,王雨林同学递交的论文被专家组评为“优秀论文”。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卡特”5名博士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005年1月21日,“卡特” 张建杰(导师袁飞教授) 、郭金丰(导师和丕禅教授) 、赵伟军(导师袁飞教授)、林浚清(导师黄祖辉教授)、朱心来(导师和丕禅教授)5位博士研究生在“卡特”楼二楼多媒体室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经答辩委员会成员的无记名投票,一致认为5名博士生的论文达到了博士研究生水平,同意毕业,并授予管理学博士学位。

郭金丰 、张建杰、林浚清、赵伟军四位博士生的答辩委员会主席为杨义群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为“卡特”黄祖辉教授、袁飞教授、和丕禅教授以及浙江工商大学郑四渭教授。朱心来博士生的答辩委员会主席为杨义群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为“卡特”黄祖辉教授、袁飞教授、蒋振声教授以及浙江工商大学郑四渭教授。

 

“卡特”杨翠迎博士后做出站报告

 

3月30日晚,“卡特”杨翠迎博士后在“卡特楼”多媒体教室做了题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践、评价及改革》的出站报告。

杨博士首先就目前中国农村的养老及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做了介绍,重点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供给的实践、特征与问题,认为,农村现有的三种养老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土保)和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保),均存在“覆盖面窄、投保率低”以及条块分割、地区分割和政策不稳定等缺陷,实践效果不理想;针对以上三种制度,杨博士分别提出了制度供给的主要难点所在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然后杨博士对农村养老保障需求做了民意考察。通过对浙江和陕西两个不同地区农村村民的实地调查,考察了现阶段农村养老的现状及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障的认知和需求程度,认为搭建农村养老的外援性经济帮扶制度十分必要,很有必要在农村建立和发展老年家政服务体系,而农村敬老院或养老院的发展应当慎重,并且在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时,要重视地区差别。最后杨博士就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做了总体评价,并提出了改革的原则、目标、思路与对策。

杨博士的报告资料翔实、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使与会人员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了清晰的认知和了解。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与杨博士继续就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杨翠迎博士在“卡特”做博士后研究的两年中,主持及参与了11项课题研究,其中独立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研究基金项目等5项课题,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10篇。另外还做过2次专题报告,并多次协助指导研究生、本科生的论文写作。杨翠迎博士曾先后获得“浙江省社联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作者)以及浙江大学“十佳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

报告会由合作教授“卡特”主任黄祖辉主持,陆文聪教授和钱文荣教授作为评论人也参与了报告会。“卡特” 师生和其他专业人士参加了报告会。

 

 

“卡特”硕士生王敏学位论文获得管理学院优秀论文

 

2005年1月17日,2002届“卡特”硕士生王敏(导师黄祖辉教授)在玉泉校区工商管理楼参与优秀硕士论文申请的学院统一答辩。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村庄及要素角度的分析》的优秀申请获得全票(5票)通过,成为本年度管理学院唯一的优秀硕士论文。除此之外,该论文在12月份的匿名送审过程中获得全优(3优)的最好成绩。

该论文主要通过新古典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建立了一个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框架,基于农村居民要素禀赋和外部市场环境两个变量,从村庄内部和村际之间的微观角度,对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内部收入、区域间收入差距的演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同时提出应用Shapley Value对基尼系数变化进行完全分解的方法。

 

“卡特”16名硕士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

 

2005年1月15日-16日,“卡特”李剑锋等16名硕士研究生在华家池校区卡特楼二楼会议室进行了硕士论文答辩。经答辩委员会成员的无记名投票,一致认为16名同学的论文达到了硕士研究生水平,同意毕业,并授予经济学或管理学硕士学位。

答辩分两天举行。15日有10名同学进行了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为“卡特”主任黄祖辉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为“卡特”林坚教授、陆文聪教授、杨万江教授以及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的徐维祥教授等。16日有6名同学进行了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是卡特陆文聪教授,答辩委员会成员为“卡特”柴彭颐教授、丁关良教授、周洁红副教授以及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的赵连阁教授。

“卡特”被推荐为“浙江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优秀成果奖”

  2004年度“浙江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在基层推荐的基础上,经浙江大学工会牵头,浙江大学组织部、人事部、科技部、人文社科部、团委、产业管理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商,推荐浙大“卡特”为“浙江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优秀成果奖”。

 

“卡特”举办面向浙大学生征文大赛培训

 

3月22日晚,在浙大紫金港校区东一A-105教室,由浙大“卡特”副主任、人口与社会研究所叶明德教授主讲的“中国劳动者素质论文征集大赛”的“征文主题背景及写作思路”培训顺利举行。叶教授首先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一般方法,即从致富农民开始,过渡到减少农民,再到转移农民。从中引出农民素质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在培训期间,叶教授就人口素质作了一般定义,然后以浙江省人口素质的调查和研究为例,建议大家在研究问题时不要追求数据的可得性,重要在于如何解决问题。最后,叶教授提供了一些论文的参考题目,以供大家决定参加此次征文大赛的论文题目。此次会议使大家在明确论文选材的同时,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夜晚风雨交加,会议却一直沉浸在温暖融洽的氛围中。

  3月24日晚,紫金港校区东一A-216教室,“卡特”马述忠副教授主讲的中国劳动者素质问题学术论文征集大赛第二次培训如期举行。很多同学慕名而来,讲座实在而又不乏生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学术论文的内涵及其一般格式;(2)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3)学术论文的文献利用及其检索方法;(4)自由提问及答疑。在整个讲座期间,同学们欢声笑语不断,问题与意见不断地涌出,真正达到了互动的效果。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对学术论文的内涵,怎样写好规范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应该投到哪里等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农论坛

 

“城市化、农地制度与社会保障”、“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卡特”“三农”问题研究论坛之二简报

2004年12月24日下午,“卡特”“三农”问题研究教师论坛在卡特楼报告厅举行。来自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科学院的陶然博士做了“城市化、农地制度与社会保障”的报告,浙大“卡特”张忠根教授做了“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报告。

陶然博士认为,过去二十多年中的经济转轨过程中,持续的高经济增长来自于市场化取向的制度变革及其所导致的资源配置和激励改进。但进入90年代以后,渐进式改革所带来的矛盾开始凸显。不完全的城市化、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以及不稳定的农地制度三个问题特别突出。上述三个问题相互之间紧密关联,需要一个整体思路来进行分析,更需要在此基础上给出系统、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陶博士在对有关研究综述和上述问题详细剖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背景下城市化、农地制度和社会保障问题在一个大国转轨与发展过程的特殊性。报告提出了在改革现行农地制度的同时,通过给予农民在土地和城镇社会保障之间的自由选择权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城市化机制。

陶然博士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浙江大学汪晖博士在点评中指出,中国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重大事件,陶然博士的研究抓住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三个重要问题,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避免了对这三个问题单项研究可能出现的偏差,陶然博士提出的用土地产权证交换城镇社会福利包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汪晖博士向陶然博士提出的质疑是:这种政策在财政体制上的可行性。陶然博士在回答中说,现在中国财政有很大部分并没有被正确使用,而福利包政策是一种机制,并不需要太高的财政支出。浙江大学的张忠根教授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实际上有三种形式,其一是长期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放弃土地融入城市的过程;其二是城市开发区建设中,被征地的农民城市化;其三是城市郊区的农民随着城市的扩展融入城市;这三种情况是不一样的,不能统一采用一种政策。陶然博士说,他的研究主要是着眼于更大范围的城市化的进程,在没有市场自由选择的情况下,上面三种情况差别很大,是非合理的,而引入市场化之后,会趋于合理。浙江大学林坚教授谈到,陶然博士的研究给人总体思路上的启发是很有价值的,林坚教授同时指出单个农户在用土地产权证换取福利包的交易中力量是微弱的;陶然博士回答说,农民在交易土地产权证时是可以自发组织起来提高自身谈判能力的。在被问及有关中国与国外城市化最本质的区别时,陶然博士说,中国的户籍制度是中国与国外城市化中最重要的差异,中国在现在的体制下要推进城市化,用土地产权证交换福利包是可行的,同时城市设置基本的准入标准是必要的。

浙大“卡特”张忠根教授接着做了“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报告。张教授首先提出了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是一种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目前我国财政支农中也存在着资金配置不合理、项目绩效不高等问题,因而对财政支农项目绩效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对财政支农项目的评价应该坚持以下的原则: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效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财政支农项目评价的方法是: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确定指标的标准值,确定指标数据的标准化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收集项目绩效评价所需要的实际资料,对评价对象的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被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数;张教授把财政支农项目分成八大类,财政支农项目评价指标包括通用指标和专用指标两大类,其中通用指标又分为五类,指标库中总共涉及81个指标。

浙大“卡特”的杨万江教授在点评中说,国际上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的研究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我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进入了新世纪之后,张教授的研究具有前沿性,研究中的指标体系非常庞大复杂,张教授做了大量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杨教授同时指出财政支农项目非常复杂,指标权重的设置要非常谨慎。在被问到指标体系是如何选去来的问题时,张教授回答,这些指标是从资金设立目标和项目绩效表现特点上出发设立的。浙大卡特的陆文聪教授说,如果项目有比较完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用这套评价体系,采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对项目进行事前的评价,如果能够采用计算机技术,对项目基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事前评价和基于实际数据的事后评价进行比较,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林坚教授提出,因为项目是非常多样的,有可能存在这种情况:用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很可能与专家组的评价是冲突。陈随军副教授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林坚教授的问题,陈随军副教授说,支农项目的出发点往往是不一样的,有些项目追求利润率,而有些项目则追求其他目标的,所以绩效评价中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方案。张教授回答说,在指标设置中区分通用指标与专用指标就是考虑了这个问题。陆文聪教授在讨论中指出,评价项目的关键有两点:其一是科学性,包括指标体系内容的科学性,权重确定的科学性,指标数据获取时的真实性;其二是评价项目时要考虑到项目的特殊性。其他老师和同学也纷纷参与了讨论。

本次论坛气氛非常热烈,标志着“卡特”“三农”问题研究教师论坛开始走上正轨,这将对繁荣“卡特”学术氛围、提升“卡特”学术水平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坛由陆文聪教授主持,有教师、博士后、研究生及本科生等6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解决思路和途径探讨”

──“卡特”“三农”问题研究论坛之三简报

2005年1月21日下午,“卡特”“三农”问题研究教师论坛在“卡特”报告厅举行。“卡特”主任黄祖辉教授做了“新时期的‘三农’问题解决思路和途径探讨”的报告,报告由“卡特”副主任林坚教授主持评论。“卡特”师生以及其他院系的师生70余人参与了报告会。

黄教授的报告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他认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农”问题的成因和重要性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前的“三农”问题的要害在于计划体制下的农产品短缺,而新时期中国“三农”问题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品过剩。它的基本特征是农业生产效率低、经营规模小、农产品的附加值低,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农民收入过低;农民市民化滞后,进城农民的身份与地位没有真正改变等四个方面,并指出中国目前的“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而要解决农民问题短期来说受到制度的阻碍,从长期来说会是一个能源问题。

报告的第二部分中,黄教授强调了解决“三农”问题非常的紧迫性,指出要解决“三农”问题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他认为如果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扩大农民的有效需求,中国经济再保持10-20年的8%的增长率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时解决“三农”问题也是保持国内政治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接着黄教授从产业结构、城乡差距、土地制度、分配制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三农”问题的现状。首先以浙江省为例,提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就业结构的变化,而就业结构的变化又落后于农业GDP比重的下降,从而导致农民所生产的GDP比重反而下降了,从而导致使得问题更加严重。认为中国的城乡差距是世界上最大的,并且还在扩大,表现为四个方面:目前城乡显性差距为3倍左右,且还在拉大;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社会保障、公共事业服务等方面的隐性差距还要翻番;城乡负担差距为4倍,包括经济负担、教育收费、农民建房收费、治安收费等等。关于土地制度,他认为目前的征地补偿标准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但是目前只是从征地制度进行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从目前的分配制度而言,包括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是对农民不利的,他谈到,首先从初次分配来说,由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以及农产品价格差距,特别是现在土地方面的“剪刀差”比以前的工农产品的“剪刀差”还要严重,到目前为止,农民在土地这一项的损失到达20000亿元人民币,农民得到的补偿只占整个土地出让金额的10%左右。其次从再次分配来说,目前对农民的转移支付是非常有限的。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黄教授提出了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统筹发展,突破城乡的二元结构。他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要解决目前收入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实行统筹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同时这也是兼顾公平与效率、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是应对国际竞争与平崛起的战略步骤。

报告的第四部分谈的是统筹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认为统筹的实质是推进经济与体制的进一步转型,尤其是要突破二元社会结构;统筹的前提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的关键是政府与市场的协调;统筹的难点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统筹的重点则是解决“三农”问题,因为从城乡统筹、地区的统筹、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对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经济与社会协调这五个方面来看,都与解决“三农”问题密切相关。

第五部分中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六大体系,分别是建立城乡协调的利益分配体系;针对目前农村与城市产业布局不合理,提出建立城乡协调的产业体系;针对目前对农民的隐性失业问题的忽视,提出建立城乡协调的社会就业体系;针对目前城市发展的偏差,提出要优先发展中小城市,建立城乡协调的城市发展体系;针对目前城乡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提出要建立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目前政府机构设置和行政区域划分方面,黄教授认为目前政府机构的设置还是计划经济的,而中央、省、市、县、镇这样的行政划分不利于中小城市的发展,提出要建立城乡协调的政府管理体系。

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当前重点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首要的问题是要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他提出要明确农民与土地的产权问题,保证农村土地的承包权的长期稳定,再引入市场交易机制和政府干预机制。第二要建立党政一把手的科学考核机制;第三要建立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第四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具有保护自身的能力;第五要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第六针对浙江的发达地区要构建农业区域化市场;第七要有效保护农村的环境资源。

“卡特”副主任林坚教授对黄教授的报告作了精彩的点评,他对黄教授的报告的意义作出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中国的“三农”问题的解决与中国的现代化是紧密相连的。接着他提出了三点补充认识:首先他谈了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问题和意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统筹城乡发展”这一提法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调整,并指出中国这样一个国家,要直接跨越制造业高度发展的过程而直接进入工业化现代化是不现实的,目前的城市化是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建设,这是错误的,是有很大的偏差的,他认为城市化实际上应该是一个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其次,关于如何去研究统筹城乡发展,他认为要研究那些战术安排来解决这个战略问题,要做一些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最后,他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这一问题的背后的法理基础,他认为这是一个国家公共财政的职能问题,进一步说是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归根结底是作为人存在的权利问题。

在自由提问阶段,有10余位师生提问或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有人提出乡镇行政人员是否超编问题,黄教授认为目前政府机构的人员确定超编,建议将一些人员转移到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中去,这样既可以减少政府的负担,又可以加强这些组织的力量。针对教育资金的来源问题,他认为与中国的财政体制有关,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越落后的地区矛盾越大。要提倡小政府,大服务,基层政府应该强调公共服务,比较好途径是发展非政府组织。

“卡特”陆文聪教授提问“到底什么是统筹城乡发展?具体如何统筹?”黄教授回答,从理论上说统筹是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统筹是要解决那些市场无法解决或者要付出非常大代价的问题。具体统筹需要依靠政府行为,要解决财政框架问题,要对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进行进一步明确的分工。陆教授又提出“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又哪些不协调?做了统筹以后,城乡间的差异能解决多大的幅度?”黄教授回答,目前的不协调中,差异最大的是地区之间的不协调,其次是城乡之间不协调,另外还有农村农业内部的不协调。对于统筹能解决多大幅度的问题,他认为要看政府的工作力度,目前发达地区可以先做一些工作,但是西部地区可能条件还有些不足,但是如果一下子做太大的变动则风险很大。他还提出可以做一个相关的模型来计量分析这一问题。有人提出我国的城市化还有多大的空间?城市化要达到多大程度是合理的?黄教授回答,从能够解决农民问题的角度来看,城市化的空间还非常大,如果中国的城市化能够达到70%以上,“三农”问题的解决就很容易了。当然城市化应该与产业结构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迁移紧密结合。

“卡特”鲁柏祥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统筹是属于稳定的范畴,其前提是发展,只有建立再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讲统筹。其次,他认为政府的工作应该重点放在公共问题上。第三,统筹发展应该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去考虑。第四,小农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优势的,因为它符合“个性化”需求的要求。最后,他认为目前的城市化还使得城市的工薪人口相对贫困化了。

接着有同学提出在短期之内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黄教授回答,通过农业收入、土地收入、农民的减少、政府的转移支付等方式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目前政府的转移支付很难做到。

“卡特”张忠根教授认为,统筹发展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另外一个是城乡一体化问题,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不但到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还应考虑城乡一体化问题,通盘考虑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有人提出解决城乡差异不能是单方面的行动,应该是城乡互动的,要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黄教授指出,政府的扶贫工作不可能完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从长远来看“三农”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但是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得到解决。

关于农村土地的承包制度,有人提出产权是否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是作所有权的变革还是使用权的变革?黄教授回答说,目前的问题是个体的产权不明确,完全私有化的改革是行不通的,关键是产权明晰化,要寻找一种界于公有和私有之间的一种产权实现形式。

 

“美国食品安全的重点与规制”

──“卡特”“三农”问题研究论坛之四简报

3月16日,“卡特”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暨“三农”问题论坛之四在卡特楼报告厅举行。

首先进行了“卡特”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卡特”主任黄祖辉教授介绍了美国Iowa州立大学经济系食品与营养政策研究中心主任Helen Jensen的基本情况,并代表中心向Helen Jensen 博士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仪式结束后Helen Jensen教授作了题为“美国食品安全的重点与规制”的学术报告。

Helen Jensen 教授主要从事食品与营养政策、食品消费行为分析、食品安全和健康评价经济学研究。同时,在国际财团的支持下,Helen Jensen 教授长期从事食品供应过程中食物本身的污染问题和肉猪加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包括建立相对风险评价的统计框架、食物分配过程中的干预策略、 监督可能的食物危险等等。

Helen Jensen 教授在报告中就美国食品安全的重点与规制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私人和公共机构在保证食物安全方面同样应该担当重要角色。在美国,农业部、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环境保护署负责美国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同时,美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包括1996年的食品质量保护法、1997的海产品风险分析的关键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控制、1999鸡蛋安全行动计划、2001年水果、蔬菜汁风险分析的关键点控制规则。

除了政府规制外,食品安全保护应建立在科学的评价基础之上。风险分析的关键点控制是评价风险、制定风险控制的步骤和措施的必要条件。风险分析的关键点控制由风险控制的社会收益和成本的交点决定。然而由于在食物生产链中的风险分布、不同的决策机构的相互依赖以及食品安全保护的外部性, 保护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改进食品分配中的污染源追踪和信息管理、建立私人品牌和标识制度、改进检测系统和促进食品供应的合约关系。激励机制、技术标准、加工标准的制定是成本最低的政府规制措施。正是风险的特性决定了规制方式的可行选择,建立在风险评价基础上的规制政策设计才是科学可行的。

Helen Jensen 教授指出,正在增加的食品安全标准、上升中的国际贸易、新技术、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协调和通过市场渠道的私人激励控制食品安全的新趋势的出现,未来食品安全控制将更加困难。

“卡特”师生和其他专业人士参加了报告会。报告结束后,Helen Jensen 教授与与会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Helen Jensen 教授是应黄祖辉教授的邀请,受教育部聘请外国专家项目资助来“卡特”进行为期近两周的访问讲学的。

 

“发展战略,增长和区域不平等”

──“卡特”“三农”问题研究论坛之五简报

3月17日,“卡特”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暨“三农”问题论坛之五在卡特楼报告厅举行。

首先进行了“卡特”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卡特”主任黄祖辉教授介绍了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张晓波博士的基本情况,并代表中心向张晓波博士颁发了聘书。

张晓波教授接着作了题为“Development Strategies, Growth, and Regional Inequality”的报告。

张教授根据统计资料提出了中国居民收入增长与收入地区差异扩大同步增加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张研究员分别研究了,城乡差距与我国重工业发展战略(HIDS)的关系,改革开后沿海与内陆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以及地方财政分权与地区之间的差距。作者把这三个变量与总体差距取对数进行回归,发现这三个因素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有较大的解释力。当然在其结论中,这三个因素在不同的时期显示出不同的影响力,在改革前主要是重工业发展战略起作用,而改革后重工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力变的不显著,相应的沿海与内陆收入差距以及地方财政分权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张教授的报告中还涉及了要素生产率、金融资本、劳动力、地区财政负担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在报告后,“卡特”师生就投资农村教育问题、产权保护问题、收入差距是否应该保持适度性、村民民主选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问题, 张教授一一做了详细而到位的回答。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推广的现状和问题”

──“卡特”“三农”问题研究论坛之六简报

3月25日下午, “卡特”“三农”问题研究论坛之六在“卡特”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卡特”主任黄祖辉教授主持,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卡特”客座教授赵兴泉同志与“卡特”杨万江教授分别做了报告。

赵厅长报告的主题是“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推广的现状和问题”,赵厅长首先从“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基、农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围绕当前农业资源约束较大、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三大问题作了精彩的开场白。

赵厅长共讲述了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部分是结合浙江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轨迹看对农业的历史贡献,并提出必须重塑农技推广的巨大作用,认为我省农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农技推广史。第二部分结合全省农技推广课题调查结果,指出现实上的农技推广体系最大问题并不是像社会上流传的那样网破线断的问题,而是如何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功能完整、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精干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问题。赵厅长认为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乱、二多、三难”,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统筹城乡经济、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的不适应性。第三部分,赵厅长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国际比较出发,认为改革国家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体系势在必行,必须建立以人(农民)为对象的推广机制。第四部分,结合个人实践,赵厅长报告了浙江省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的基本走向,指明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杨万江教授报告的主题是“基层农技推广的若干重要特征:基于浙江省基层农技推广主体的全面调查分析”,杨万江教授首先从摸清浙江省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的底细、掌握实证体系状况、量化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的若干重要特征的研究目的与要求出发,结合农业技术进步理论与农技推广理论,指出基层农技推广的需求矛盾与供给问题。其次,杨教授对浙江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调查情况作了全面阐述,对调查的组织、数据质量作了简评,对农技推广机构的5个特征(类型、性质、规模、人员结构、管理体系)以及农技推广人员的有若干重要特征(年龄、专业、教育与培训、身份、岗位、工资、福利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杨教授最后从基层推广与整个农技体系关系、基层推广作用评价标准等方面展开谈了一些今后可能的解决思路,并总结了从调查得到的政策启示。

报告之后,“卡特”林坚教授、鲁柏祥分别对赵厅长、杨教授的报告作了精彩的点评,“卡特”师生和其他专业人士就论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征槁启示

《卡特动态》竭诚欢迎投稿

《卡特动态》是由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大“卡特”)主办的集学术性期刊与“卡特”工作通讯为一体的定期刊物(季刊)。《卡特动态》突出政策指导性、学术探讨性与现实针对性,以“面向农村、发展农业、造福农民”为办刊宗旨,围绕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党和国家出台的重大政策,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角度探讨“三农”问题,坚持为科研和教学服务,为经济主战场服务,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的理念,以推进我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进程为已任,着重探讨影响我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自创刊以来,《卡特动态》在“三农”问题的有关管理部门、教学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中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不断有文章被采纳或被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所转载。

为进一步办好《卡特动态》,本刊热诚地欢迎广大作者就“三农”问题发表真知灼见。来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稿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卡特楼

  邮编:310029

  联系人:方志伟、陈随军

  电话:(0571)86971645

邮箱:zwfang@zju.edu.cn 或 sjchen@zju.edu.cn

 

中国农村劳动者素质问题学术论文征集大赛

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简称“卡特”)与中国人口学会人口经济专业委员会将于2005年5月下旬在杭州联合主办“中国农村劳动者素质问题研讨会”。在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社团指导中心的指导下,为响应此次会议的号召,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学生三农协会将举办一次学术论文征集大赛,并邀请“卡特”教授为参赛者进行培训和指导。

参赛对象: 浙江大学所有在校学生

此次大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

获奖者将获得:

1.奖品

2.获奖证书(由相关主办单位颁发)及相应的第二课堂分数。

3.文章将由老师专门指导修改并推荐给《中国农村经济》、《中国人口科学》等校内外学术期刊

4.推荐参加五月下旬的“中国农村劳动者素质问题研讨会”

报名请点击三农协会网站:www.card.zju.edu.cn/praa 的活动报名栏或到协会办公室登记报名。参赛者请在5月13日前将文章投往协会邮箱(praa@zju.edu.cn)或协会办公室,如对此次大赛有任何疑义请将问题发至协会邮箱。

办公室地点:白沙四舍架空层004 办公时间:每晚8:30—10:00

主办单位:

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大学农业与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卡特”)

承办单位: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学生三农协会